姓名 | 杨鸿武 | 职称职务 | 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
学科专业 | 计算机应用 | yanghw@nwnu.edu.cn |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2003.9-2007.7: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研究生
1992.9-1995.6:w88win优德物理系,硕士研究生
1988.9-1992.6:w88win优德物理系,本科
研究工作经历:
2019.7-今:w优德88中文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9-2015.8: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2013.01-2019.7:甘肃省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带头人
2011.11-2012.11: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外国研究学者
2011.08-2011.10: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校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培训
2009.04、11-12: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访问学者
2006.02-2006.07: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研究助理
1995.07-2019.0:w88win优德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教
【课程教学】
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结构》
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教育研究方法》、《智能教育关键技术》
主持的《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是省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课程、研究生荣誉课、本科生通识课,慕课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研制的面向基础教育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已被中央电化教育馆发布,编写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人工智能》(小学、初中版)教材,提出的“四位一体”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被全国3000多所学校采用。研制的彝语和藏语三大方言的语音合成系统已应用于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智能民族语言语音翻译系统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其他项目多项,发表SSCI、SCI、CSSCI、CPCI、EI等检索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件。
【学术暨社会兼职】
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工作组委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技教育乡村行特聘专家,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甘肃省科普专家,金城首席科普专家。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Speech Communication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IEEE、ACM、CCF会员。互联网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获奖】
[1].2024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数能同传及反向散射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25
[2].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模态的多语种语音、语言交互的研究与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
[3].2016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汉藏双语语音合成, 甘肃省教育厅, 2016
[4].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表现突出个人, 全国科普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科技部、中央宣 传部、中国科协), 2024
[5].2023年兰州优秀科技工作者, 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
【代表论文】
[1].Enhancing depression recognition through a mixed expert model by integrating speaker-related and emotion-related features. Scientific Reports, 2025, 15(1). (SCIE)
[2].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Speech Technology-Assisted Teaching Activity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Mandarin Proficiency Among Ethnic Students: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IEEE ACCESS, 2025, 3.(SCIE)
[3].Constructing a STEM Projects Design Framework for Middle School AI Courses: Developing Students’ AI Literacy as Project Goals. IEEE Access, 2024, 12:192101-192112. (SCIE, EI)
[4].Exploring prompt pattern for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utomatic question generatio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24, 1–26. (SSCI)
[5].Using Transfer Learning to Realize Low Resource Dungan Language Speech Synthesis. Applied Sciences, 2024, 14(14):6336. (SCIE)
[6].Improving sequence-to-sequence Tibetan speech synthesis with prosodic information. ACM Transactions on Asian and Low-Resource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23, 22(9):1-13. (SCIE, CCF-C)
[7].Automatic Essay Evalu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ese Writin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pplied Sciences, 2023, 13(19):10737. (SCIE)
[8].STEM 背景下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2022(4):26-32. (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9].Meta-Learning for Mandarin-Tibetan Cross-Lingual Speech Synthesis. Applied Sciences, 2022, 2022(12). (SCIE)
[10].Improving Fluency of Spoken Mandarin for Nonnative Speakers by Prosodic Boundary Predic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Wirel. Commun. Mob. Comput. 2022, 2022:1. (SCIE)
[11].手语到情感语音的转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22, 44(10):1869-1876. (CSCD)
[12].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Depress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2D and 3D Facial Expressions Under Emotional Stimulus Task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1, 15:0-609760. (SCIE)
[13].利用学习者画像实现个性化课程推荐.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12):55-62. (CSSCI)
【发明专利】
[1].一种从语音到图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P]. 2023, CN202110472904.4.
[2].一种跨语言情感语音合成方法及系统[P]. 2020, CN201710415814.5.
【其他成果】
《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素养框架》, 2023,被中央电化教育馆采用并发布, 中央电化教育馆